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
团队简介

无线通信与网络方向是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目前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研究方向。近十余年来,在仇佩亮教授等国内老一辈通信与信息理论知名专家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一支注重理论基础、强调创新研究、致力关键技术、勇于探索实践、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充满活力的研究团队。

团队亮点

本研究团队与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有不少学者来访交流,相关教师积极参与举办国际会议、担任国际期刊编委等各类学术活动,也已与国外若干著名高校建立了研究生交流和青年教师互访的畅通渠道。

团队细分研究方向
新型编码、调制、分集、复用与多址接入技术
新型编码、调制、分集、复用与多址接入技术
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协作通信(CooperativeCooperation)
协作通信(CooperativeCooperation)
认知无线通信(CognitiveRadio)
认知无线通信(CognitiveRadio)
团队研究成果汇总

已发表的学术 论文20篇。 【其中SCI论文: 10篇,EI论文10 篇】

已授权的专利:20项。【其中国际专利 0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 0项】

已授权的软件著作权:0 项

已获批的项目:1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 个、省部级项目6个、市区级项目 0个、企业合作项目 0 个】

成果实物图
团队动态
1992-12-01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监测、故障诊断系统.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75-53-06-01(2)项目子项 “监视仪表与数据处理.机械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带头人介绍

黄爱苹

教授

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宽带接入;无线网络;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3~1977南京邮电学院(现南京邮电大学)完成本科学习。1977~1980在邮电部设计院任技术员。1980~1982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学院),获通信与电子系统科学硕士学位。1982迄今在浙江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于1994~1998公派往芬兰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现Aalto University)进行科学研究,在无线通信研究所任Research Scientist,1997年获Licentiate in Technology学位。 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移动通信、智能仪器课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出版高校统编教材《数字信号处理》,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获校优秀教师、教学成果奖。曾任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负责人,主持完成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先后从事信号处理、智能仪器系统、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接入、无线网络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宽带接入、无线网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省部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企业委托项目数十项,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重大基础理论计划项目、国家高科技计划项目,参与芬兰国家级(TEKES)项目三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三项,浙江省高校科技奖一项。在IEEE Transaction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GLOBLECOM等主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1项,其中12项已授权。

带头人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通信学会理事,浙江省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Vice Chair of IEEE Communication Society Nanjing Chapter,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团队

张朝阳

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新一代移动通信与移动网络 • 通信与网络信号处理 • 网络信息论与新型编码 • 计算与通信融合理论与技术

张朝阳 (Zhaoyang Zhang),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浙江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并辅修完成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1998年于同校获通信与电子系统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同年晋升教授。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2015年获评浙江大学唐立新优秀学者奖。承担和完成“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和课题十余项。在IEEE JSAC、IT、TSP、TWC、TCOM、TVT等国际期刊及ISIT、ICC、Globecom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近3000次,分别获得或指导学生获得多个国际会议Best Paper Award和Best Student Paper Award。合作出版《多用户信息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以及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宏纲

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

张宏纲,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大学联盟UEB(Université Européenne de Bretagne, http://www.ueb.eu/)暨法国高等电力学院(Supelec)杰出讲座教授(International Chair Professor of Excellence, 12/2012-12/2014),英国约克大学名誉客座教授(Honorary Visiting Professor,http://www.york.ac.uk/),英国约克大学-浙江大学认知网络与绿色通信联合实验室共同主任。 1989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6月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3月毕业于日本国立鹿儿岛大学 (Kagoshima University) 理工学研究科通信与信息工学专攻, 获工学博士学位。自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加入日本国立通信放送机构(TAO)新川崎研究中心, 担任TAO研究员。自2002年4月至2002年11月,加入日本丰田汽车总公司东京IT研究中心,从事下一代软件无线电(SDR)在智能运输系统(ITS)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8月,加入日本国立情报通信研究机构(NICT)横须贺无线通信研究中心UWB(超宽带)集结型特别研究室,从事IEEE 802.15无线个域网(UWB-WPAN)的国际标准化作业、超宽带无线通信及网络、无线1394 智能家庭网络及″1394-over-UWB″的研究。 2004年9月至2008年2月,加入欧盟(意大利)CREATE-NET研究中心(http://www.create-net.org/),担任其无线通信及网络部门资深研究员(终身),负责并领导该部门中下一代认知无线电与超宽带(UWB)技术有机融合的研究(CR-UWB: Ultra-Wideband Cognitive Radio),同时具体负责该部门参与及实施欧盟第六(FP6)及第七框架(FP7)跨国研究项目中有关超宽带及认知无线通信技术的各项研究课题(FP7 EUWB、FP6 PULSERS2等)。

赵民建

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宽带无线传输、通信抗干扰、软件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高性能GNSS接收等理论和技术研究

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通信学会会员,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2003年),杭州人。1997年9月~2000年2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3月~2003年2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3月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宽带无线传输、通信抗干扰、软件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高性能GNSS接收等理论和技术研究。到2010年已发表期刊、IEEE国际会议等论文80余篇,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0项、授权7项。担任多个IEEE知名通信会议、《电路与系统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学报》、《宇航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审稿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无线通信专项、国防通信预研、通信装备关键技术攻关等十几项重要课题研究工作。2007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007年“浙江大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

赵志峰

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无线网络、移动多媒体、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联系方式

赵志峰,1975年3月生于河南洛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6月获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 在国内较早从事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Ad Hoc网络)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接入、无线Mesh网络、移动多媒体通信和应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曾先后参与或主持了CDMA移动交换子系统、宽带无线路由器、宽带无线数据电台、家庭数字多媒体终端、多接口无线Mesh路由器等项目和产品的研究开发。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赵问道

副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自主通信与自主网络、覆盖网络、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讲本科生课《多媒体通信技术》和学科导论课《下一代网络与多媒体通信》。 主讲硕士生课《随机过程与排队论》。 撰写出版了教材《多媒体技术原理与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正在编写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

荣誉/奖项

200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
2002
基于移动通信与放送融合的下一代家庭用智能超宽带网络与通信系统 - 日本国立通信放送机构(TAO)研究成果奖
2001
基于IEEE1394规格的超宽带个人及家庭无线网络 - 日本国立通信放送机构(TAO)研究基金奖

主办期刊

:《数字信号处理》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 Green Communications 》

教学情况

本科教程
数字信号处理
研究教程
移动通信技术
教学荣誉
浙江大学优秀教师. 1991年

实验室概况

性能参数:

操作人员: 分析人员:

收费标准: 0.0 元/次

联系人员:

性能参数:

操作人员: 分析人员:

收费标准: 元/次

联系人员:0

主要科研项目

离散谱聚合与谱廓受限的传输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项目来源:

项目经费:36.0万

项目负责人:

项目简介:未来宽带无线通信要求大量频谱资源来实现带宽需求不断增长的宽带信息服务。但是大粒度、连续、均质的频谱资源已经十分稀缺。本项目针对频谱碎片化的现状,研究离散谱聚合传输的理论与方法,以利用不连续异质的离散谱段来提供均质透明的信息流传输服务。 本项目在如下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 1) 在离散谱聚合传输基础理论方面,重点研究了离散谱聚合系统所蕴含的频谱复用与频率分集折中问题以及谱廓受限的功率、速率适配问题,获得了关于离散谱聚合传输Finite-SNR分集复用折中的一系列重要结论,以及多信道多接入系统中的最优速率、功率分配策略。 2) 在离散谱聚合的物理层/链路层传输体制和动态控制机制方面,提出多种适合于频谱聚合传输的物理层传输体制,包括基于Rateless Coding的动态频谱聚合机制、谱重叠Overlapped OFDMA等,以及多种链路层传输与控制机制,包括基于POMDP和Rollout算法的频谱聚合能力受限的联合频谱感知与传输机制等。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和设计宽带频谱聚合传输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项目在执行期间,共发表和录用SCI收录期刊论文共19篇(含IEEE 期刊论文8篇),以及ICC / Globecom / WCNC / VTC /PIMRC等主要国际会议论文30余篇。出版《多用户信息论》著作一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2项。此外,本项目还培养和资助了博士生8人(5人已毕业),博士后2人(1人已出站),硕士生20人。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8人次。

合作企业

Thu Jan 01 00:00:00 CST 2015

Thu Jan 01 00:00:00 CST 2015

合作内容: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洪明毅教授学术报告

合作成效:师生交流

科技服务

文献检索与分析 专利检索与分析 样品测试与分析 实验设计与操作 产学研联合开发 标准研制与咨询 共建研究中心 研究资源对接 企业资源对接 承办专业研讨会

合作需求

跨领域研究合作 中试/产业化合作 其他合作需求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