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
团队简介

交通畅通智能管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隶属于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实验室,是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三家单位联合共建的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干道绿波控制理论、交通信号配时理论、交通物联网理论、交通拥堵诊断与识别、智慧道路理论与技术、交通模型仿真和决策、车载信息采集和处理、重要交通节点交通组织和管控、交通组织优化与调度、非常态事件下交通组织与管控等。

团队亮点

隶属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三家单位联合共建的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立足重庆,服务全国,突出山地城市交通特色,以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加强成果推广应用,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提供科技支撑。

团队细分研究方向
交通系统智能管控理论与技术
交通系统智能管控理论与技术
团队研究成果汇总

已发表的学术 论文0篇。 【其中SCI论文: 0篇,EI论文0 篇】

已授权的专利:0项。【其中国际专利 0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 0项】

已授权的软件著作权:0 项

已获批的项目: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0 个、省部级项目0个、市区级项目 0个、企业合作项目 0 个】

成果实物图
团队动态
2015-06-01
学术报告: What if You Reside in a Wrong Neighbor
2015-10-01
学术报告:快巴-助力道路客运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2015-10-01
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带头人介绍

陆百川

教授

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工程和控制;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和控制;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等

陆百川,男,生于1961年7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葡萄牙 里斯本技术大学,高等技术学院,(Instituto Superior Tecnico,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Lisbon, Portugal)获得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交通信息工程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管理和控制, 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等。 曾在葡萄牙CESUR-IST研究中心,德国宇航中心交通研究所,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电气工程系等多个著名大学和研究所作过合作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多数被SCI、EI、ISTP收录。

带头人社会兼职

WCTR,IFAC 会员

研究团队

姚红云

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

姚红云教授(1976-),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国家发改委智能交通委员、重庆市第二交通规划与管理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交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公交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综合交通规划咨询专家、重庆市交通工程评标专家。 长期从事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安全和智能交通方向研究。负责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负责完成横向课题80余项。其中交通安全项目9项,含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交通部西部项目2项,省市级交通安全咨询项目6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项目9项,含省市级综合交通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5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4项;公交研究和规划研究7项,其中建设部技术标准《巴士快速交通BRT技术指南》和《巴士快速交通BRT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标准》2项,省市级公交研究和规划研究项目4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项;交通影响评价和组织组织设计项目有《 重庆江北嘴“世界花”项目(西南第一高塔、中国第五高塔、世界第七高塔)等大型建筑体交通影响评价和系统交通组织设计7项;信息化和智能交通项目5项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重庆交通科技二等奖、2013年规划和勘测设计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在国内国际重要刊物或国际会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检索12篇,合著2部。

张奔牛

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桥梁监测、智慧交通方面的桥梁、道路、信息技术多学科交叉研究

博士,教授,交通运输部交通科技英才,重庆市创新团队“大型结构全寿命监测关键技术”带头人。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重庆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研究所网站:www.qljkjc.com)。 主要开展桥梁监测、智慧交通方面的桥梁、道路、信息技术多学科交叉研究。 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13项。其中部分专利获得技术转化,实现重要经济效益,部分专利获得企业投资人投资进行产业化转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建设重大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等30余项。 在“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Structures”等本行业顶级期刊发表文章,被SCI/EI检索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5以上的8篇。 获重庆市技术发明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4项奖项;获得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重庆市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等个人荣誉。 1、提出的机敏网桥梁裂缝仿生监测方法,突破了混凝土裂缝远程在线监测的世界性难题,被大连理工大学赵国藩院士等专家鉴定为:“属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2、提出的数字散斑激光投射动态位移测试方法,突破了经典理论对桥梁现象的认识,发现了连续刚构桥温度变化与?佣鹊姆炊杂叵担⒂?011年应用在我国首次桥梁整体移动监测中,被重庆大学杨士中院士鉴定为“构思新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授权北京中交桥宇公司使用该技术。 3、提出的雾区行车智能诱导方法,实现低能见度条件下智能车辆识别、车辆行驶位置判断、行驶车距诱导,得到了相关单位高度评价,被交通运输部、华龙网等多家单位及媒体广泛报道。 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马桑溪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渝湘高速公路、仁赤高速公路等重要桥梁、道路,实现了从提出方法、推导理论、技术研发到应用实践的全面演绎。

张慧玲

副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暖通空调,建筑节能,隧道通风

张慧玲,女,1981年生,2009年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暖通空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 暖通空调,建筑节能,隧道通风。近年来,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主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农产品加工流程中的节能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长江流域住宅节能理论与策略研究”,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通风技术措施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余项,横向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计发表论文近20篇。

宋军

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宽带网络、嵌入式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交通通信与网络系统、交通信息平台

宋军(1971-),男,重庆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重庆计算机学会理事,重庆市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专家库专家,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宽带网络、嵌入式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交通通信与网络系统、交通信息平台等方向的技术研究。主持或参研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项、横向项目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8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一、代表性著作: 1.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symmetric Data Application over the HFC Networks. 2.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n Initial Ranging Mechanism of DOCSIS Networks under Fault Recovery Condition. 3.Forecasting Model of Traffic Flow Based ARMA and Wavelet transform 4.Noncontact Proximity Sensor Based on “Displacement Current” Effect 5.IEEE802.11 DCF及其改进方案性能分析与比较 6.无线局域网MAC机制对TCP性能的影响分析 7.基于ns-2的快速冲突分解算法实现及性能分析 二、主要在研项目: 1.激光投射式桥梁挠度实时监测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 2.有线电视网宽带综合业务QoS机制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3.数字电视消息业务平台及其协议TVPP的研究与实现(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 4.数字电视消息业务平台通讯协议研究(重庆市教委科技研究项目) 5.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三、近期研究重点: 1.宽带无线网络QoS机制和移动性管理技术 2.车载多媒体信息终端及车载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 3.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及系统 4.宽带无线网络技术在交通、运输综合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5.物联网技术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宋乾坤

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

宋乾坤,男,1963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际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美国)、《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s & Computer Science》(英国)、《ISRN Applied Mathematics》(美国)和国内杂志《应用数学和力学》、《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编委,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中国数学学会会员,重庆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分配到四川理工学院工作;1989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四川大学学习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199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评为数学副教授。2001年1月调入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数学系。2005年评为数学教授。2006年6月调入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2010年获四川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1月至2月Texas A & M University at Qatar访问教授。教学工作方面,担任硕士研究生《矩阵分析》、博士研究生《张量分析》和《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已毕业4人(1人为我校教师、3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9篇,3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被评为重庆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科研论文方面,在《 Nonlinearity 》、《 Chaos 》、《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Nonlinear Analysi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Neurocompu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al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等30余个国际杂志发表SCI检索论文80余篇,其中的1篇论文入选SCI机构选择的1997年-2007年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最有影响的42篇核心论文,发表在4个SCI杂志的5篇论文进入所在期刊近五年引用率最高的10篇论文。入选国际著名出版机构Elsevier发布的2014年和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数学学科,分别排名第16和第17)。科研项目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其中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研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参与了“International Joint Project sponsored by the Royal Society of the UK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和“The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of Germany” 项目的研究。主持完成的项目《变化时滞神经网络动力学研究》获重庆市2008年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时滞神经网络的渐近行为理论及应用》获重庆市2011年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蓝章礼

教授  固定成员

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化:包括交通物联网信息采集、数据处理、桥梁健康监测;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图像处理基本理论,图像预处理的理论、方法,广义结构元与扩展形态学滤波,生物信息识别特别是动态环境中的人脸定位与识别;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研究低日照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及相关设备、算法、系统开发

教授,博士,重庆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重庆交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校联络员,YOCSEF AC会员,重庆市人工智能协会理事。交通部信息化专家、重庆市交委信息化专家、重庆市经信委ITSS专家。授权专利超过30项,三大检索文章约20篇,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 一、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1.交通信息化:包括交通物联网信息采集、数据处理、桥梁健康监测; 2.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图像处理基本理论,图像预处理的理论、方法,广义结构元与扩展形态学滤波,生物信息识别特别是动态环境中的人脸定位与识别; 3.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研究低日照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及相关设备、算法、系统开发。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一)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或录用的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检索约20篇次; (二)授权专利超过30项,其中3项专利进行了转让,太阳能系列专利为突破了低日照地区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在低日照地区每年的产品销售额达到数千万元;(三)主持的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其它项目多项 1.基于智能识别与可视化重现的桥梁索塔病害检测研究,重庆市重点自然基金项目 2.桥梁挠度在线传感测试新技术与工程示范,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 3.大型桥梁拉杆拉力测量新方法关键技术研发,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 4.适合于低日照地区的太阳能路灯系统,重庆市高校优秀成果推广项目 5.轻轨轨道梁挠变的快速智能化检测方法,重庆市建设科技项目 6.音数码汉字输入法,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基于压力参考法的桥梁挠度监测系统研发及性能分析,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 8.桥梁表面裂缝图像的视频采集、裂缝提取、矢量化和重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 9.高速公路固定测速系统太阳能供电研究与工程示范 10.基于RFID的车辆违规行为研究 11.蒙新高速、保龙高速系列大桥挠度远程监测系统 12.蒙新高速系列大桥太阳能供电系统 13.成渝复线隧道加强段太阳能供电系统及供电控制 (四)出版专著2部 (五)主持重庆市交委、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及其他横向项目多项 (六)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交通科技奖等多项 三、进一步的研究 1.结构健康监测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实用化 2.数字图像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 3.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 4.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网络 5.太阳能光伏发电与新能源技术

荣誉/奖项

2013
规划和勘测设计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3
重庆交通科技二等奖
2012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1
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9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主办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s & Computer Science》
:《ISRN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和力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教学情况

本科教程
陆百川:交通机电系统;交通工程专业英语;交通收费系统。
研究教程
陆百川:交通控制理论和方法;智能交通系统;专业英语。宋乾坤:矩阵分析;张量分析;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

实验室概况

落锤冲击试验机

性能参数:最大冲击能量:300J;最大冲击高度:2m;最大试样管径:Φ400 mm (ZCJ1302-A)、Φ630 mm (ZCJ1302-B) 、Φ1200 mm (ZCJ1302-C)、 Φ1600 mm (ZCJ1302-D);锤头半径:D25(SR50)、D90(SR50)

操作人员: 分析人员:

收费标准: 0.0 元/次

联系人员:

高速公路通信实训考核系统

性能参数:无

操作人员: 分析人员:

收费标准: 0.0 元/次

联系人员:

交通机电系统

性能参数:

操作人员: 分析人员:

收费标准: 0.0 元/次

联系人员:

主要科研项目

无限维关联的变化时滞随机车辆跟随系统的模约束稳定性

项目来源:

项目经费:26.0万

项目负责人:

项目简介:根据项目任务书,本项目主要研究了由时滞微分方程关联而成的一类无限维动力系统模约束稳定性问题,得到了验证简单、使用方便的一些稳定性条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使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给出了脉冲车辆纵向跟随控制器以及随机车辆纵向跟随控制器的设计,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和目标。三年来,共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2篇,EI检索论文9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建立了模约束条件下无限维时滞系统的比较原理,给出了无限维时滞比较系统的集结方法,获得了系统模约束稳定性的一些充分条件。 2. 建立了无限维复杂时滞系统模约束稳定性分析的广义矢量Lyapunov方法。基于广义矢量Lyapunov方法,分别得到了无限维复杂关联系统、无限维脉冲复杂关联系统、无限维随机复杂关联系统的一系列模约束稳定性判据。 3. 在集结时滞比较系统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变集的几何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将基于标量Halanay微分不等式的指数稳定性判据推广到无限维微分-积分不等式中。 4. 基于矢量Lyapunov函数法和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使用不等式技巧、脉冲微分方程理论和随机分析原理,分别研究了自动高速公路脉冲车辆跟随系统和随机车辆跟随系统的模约束稳定性。基于获得的稳定性准则,给出了脉冲车辆纵向跟随控制器以及随机车辆纵向跟随控制器的设计。 5. 对于几类具有脉冲扰动、随机扰动的时滞神经网络,利用矢量Lyapunov函数方法、随机分析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巧,建立了神经网络动力学行为的一些充分条件。提出的研究方法为无限维动力系统模约束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能够应用于随机车辆跟随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中。

科技服务

文献检索与分析 专利检索与分析 样品测试与分析 实验设计与操作 产学研联合开发 标准研制与咨询 共建研究中心 研究资源对接 企业资源对接 承办专业研讨会

合作需求

跨领域研究合作 中试/产业化合作 其他合作需求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