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

自治区商务厅关于2017年度绩效考评民意调查征集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  商务部门     2018-12-14 立即咨询

自治区商务厅2017年度绩效考评

民意调查征集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

 

根据自治区绩效办《关于印发〈2018年度自治区直属机关社会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桂绩办发〔2018〕15号)要求,我厅在认真梳理2017年度绩效考评民意调查征集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了《自治区商务厅2017年度社会评价征集意见建议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责任,督促相关处室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一年来,在厅党组的领导下,经过全厅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整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有关整改落实情况如下:

一、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一)结合工作重点开展基层调研,为决策提供参考

全厅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由厅领导分别牵头1项重点调研课题,各处室各自牵头1项调研课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展全区“商务大调研”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调研23项,形成加强外贸出口基地建设研究报告、设立广西边境贸易改革试验区研究报告、广西口岸通关时效调研报告、加快推进广西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商务营商环境”研究报告等一系列调研成果,为厅党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助力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密切与各市及企业联系,指导基层开展工作

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市县商务部门以及企业的联系。围绕商贸物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高品位步行街建设、绿色消费、老字号企业、CEPA(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先行先试等方面,多次赴各地市及相关基地、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听取市县商务部门及企业代表意见建议,进一步了解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和困难,认真听取工作计划和思路,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指导基层开展工作。

(三)加强政策解读,促进各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

进一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报、板报、门户网站等创新发布方式,以图解、漫画、在线访谈、视频解读、专题讲座或座谈会的形式,同时及时主动对接区内外主流媒体助力商务政策解读宣传,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结合,通过设立专栏和业务板块、发布工作动态等,定期更新相关商务政策,扩大政策解读传播范围和受众面,进一步提高政策解读的精细度精准度,便于企业和基层查询、了解最新政策及动态。并指定专人负责跟踪、督促文件发布主办处室及时报审发布,确保及时保质在相关多媒体平台发布更新配套政策解读文件。

(四)加大乡镇市场建设、改造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继续加强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区农贸市场体系,便利居民生活,促进农产品流通。2018年安排资金400万元对河池大化、崇左大新县的乡镇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二是继续推进全区冷链设施建设。2018年,安排资金5040万元,重点支持“一核、三线、多节点、全覆盖”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其中,安排900万元支持12个县域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县县建冷库”工程,实现冷链设施全覆盖;安排2800万元支持24个重要节点城市的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安排1340万元支持3个南向通道冷链物流建设项目)。2018年全区新增冷库30万吨,新增冷藏车500多辆,铁路冷链班列线路达5条,冷链货运量5.3万吨,与2017年同比增长35.3%。

(五)加强业务培训,推动业务发展落到实处

围绕商务重点工作,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明确学习主题和内容,结合业务工作新需要,灵活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安排专项培训资金,由各业务处室牵头,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全区商务系统办公业务暨外事礼仪工作培训班、全区商务资金管理培训班、广西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暨专题会议、全区商务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审批业务培训班、外贸业务培训班、全区商务市场秩序工作及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培训班、广西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信息报送工作培训班、绿色循环消费业务培训班、陆海新通道培训班、全区口岸和打击走私综合治理业务培训班等业务专题培训、全区商务扶贫干部培训班。同时,为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重点举办赴新加坡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培训班,培训对象涉及市县区商务主管部门、中直、区直相关部门及有关企业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一步提高参训干部和业务骨干的业务能力,开拓工作新思路,切实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打造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升级版

加快推进广西名优土特产品开拓全国市场,推动广西特产开拓市场、打响品牌。

(一)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被商务部列入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扩大消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

(二)组织各地市走出去开展广西特产行销全国“一市一品”专场推介会。目前已组织专场推介会15场,其中百色芒果到杭州、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举办6场,梧州六堡茶到太原、北京、韩国、日本、杭州举办5场,钦州坭兴陶到俄罗斯举办2场,柳州螺蛳粉到成都举办1场,桂林米粉到北京举办1场,钦州荔枝到上海举办1场。

(三)建立广西特产核心品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推广电子追溯码标识为手段,实现广西特产核心品牌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75个核心品牌已有22家完成追溯体系建设并贴上二维码上市销售,40家品牌正在积极推进。

(四)推动广西特产“五进”工程。2018年,由上年设立的27家形象门店(专柜)增加到37家,新增的分别是南宁机场1家,商超5家,景区4家。

(五)建设广西特产网上销售平台。建立广西特产行销网、京东广西特产馆、广西伴手礼网3个广西特产网上销售平台,300多种、500多品牌进网销售,广西特产实现广西特产“一网打尽”。

(六)举办广西特产专场巡展活动。今年以来举办了3场活动,分别在桂林三月三电商节、中国石油南宁商洽会、第一届钦州坭兴陶文化艺术节设立200多平方米以上的广西特产专馆;分别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设立广西特产精品馆、12月举办2018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广西)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成果展,统一装修、统一布展,受到国家商务部、工信部的高度肯定,为消费者献上广西特产的盛宴。

三、努力提升广西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一)促进电商产品上行工作

1.搭建广西特产电商销售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引进阿里巴巴、京东、乐村淘、赶街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与103个县(区)开展电子商务合作,设立广西特产馆,开设电商网店35万家,带动农民致富。打造一批“网红产品”,荔浦芋头、恭城油茶、上林大米等一批农特产品知名度不断扩大,培育网销单品超过1900个。

2.整合资源,带动地区农产品促销。组织电商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与各地区对接,助推农特产品上网销售,如南丹猕猴桃、灵山荔枝、百色芒果等成为网销爆款。依托广西特色馆集中展示、精准营销,为广西农村地区利用互联网销售农特产品打开渠道,涌现出一些具有广西特色的本土电商扶贫新模式。

3.举办电商品牌活动,提升农特产品知名度。组织开展“壮族三月三”电商节、中国-东盟信息港电子商务论坛等系列电商品牌活动,搭建合作共赢交流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促销。上半年,组织开展电商年货节、“双百”促消费、广西特产网上行等活动1250多场次,拉动消费约900亿元。

(二)加大资金补贴监管力度

自治区商务厅、财政厅、扶贫办牵头,与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引导和监管,设区市商务、财政、扶贫等部门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和指导,严格项目和资金管理,实行全过程管理。各示范县抓好落实,确保资金安全,取得实效。

1.严格申报程序。一是发动宣传。及时转发申报通知到所辖县,并在自治区商务厅门户网站进行发布,通过现场会、网上发布、下发文件等方式,扩大政策知晓面。二是开展竞争性选择。制定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评审方案,采取“县自愿申报、材料初审、自治区组织专家评审、领导小组会商”的方式和程序集体决策、择优确定上报名单,报财政部、商务部、扶贫办批复。

2.严格财务规定,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中央财政资金拨付我区后,财政厅及时、足额拨付至各示范县,各示范县按项目实施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我厅加强日常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并约谈、通报资金拨付进度慢的示范县;每月通报排名靠后的示范县,督促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据商务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当前数据显示,2015-2017年示范县共拨付资金35435.77万元,拨付进度达56.97%;全国农村电商财政资金拨付率为47.43%,我区拨付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加强事中事后管理。一是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由自治区财政厅将中央财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资金足额拨付到各示范县。自治区商务厅、财政厅、扶贫办联合制定自治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任务、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向、标准及验收要求等。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的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动态督促检查机制。对各示范县(市)落实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调查摸底、指导帮扶、责成有关人员直面问题等方式,协助示范县加快完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任务,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规范使用。三是建立约谈制度。针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示范县,专门约谈县领导和商务局长,发通知责令其及时整改。四是加强工作指导。不定时召开推进座谈会,汇编项目实施重要政策,形成《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常见问题》,便于各示范县(市)工作开展。

四、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商务环境

(一)加大放管服工作力度

一是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一事通办”利企便民改革清单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梳理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编制公布“三张清单”。全厅“一次性告知”清单包括行政服务事项35项(共57子项),除涉及跨部门审核的3个行政许可事项以外,群众“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54项,实现率94.74%。经过流程再造优化,承诺办结时限均压缩到法定办结时限一半以内,提速率近50%。企业和群众可通过“广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方便快捷咨询和办理业务,网上办事率达85.96%。我厅通过厅门户网站、在窗口印制“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等方式进行宣传,让企业群众知晓我厅“一事通办”改革情况,方便企业办事。二是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示公告加油站规划确认批复、零售经营资格证书发放等审批事项,推动审批和管理信息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进一步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1.积极做好行政审批工作。严格依法行政、限时办理。以加油站建设审批为例,一方面,优化新建加油站规划确认程序和方式,以取得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用地作为审批依据,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和规划执行率,促进加油站规划审批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加速办理加油站规划确认、零售经营批准证书核发,以及证书变更、到期换证、遗失补证事项。企业对上述工作满意度提升,今年未收到审批时效方面问题的反映。再如,外商投资备案“一口办理”,实现地方商务部门、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系统“打通”,实现数据共享。对外商投资不涉及特别管理措施范围(负面清单)的企业设立备案,企业直接到工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由工商部门向商务部门推送外商投资备案数据信息,企业无需再登陆商务部“外商投资综合管理应用”系统重复填报外商投资备案信息,进一步简化备案手续。至11月上旬,广西共通过“一口办理”平台向商务部“外商投资综合管理应用”系统推送商务备案数据40条,其中外商投资备案数据信息35条,国际货代数据5条。

2.提高行政许可项目办理效率。编制和优化拍卖、典当、商业特许经营等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办理各项目所需材料清单、要求、流程。加强对各市商务部门开展申报材料初审工作的指导,督促具体工作人员及时审核申报材料,确保工作按时完成。

(三)优化口岸通关效率

1.对全区口岸开展“单一窗口”标准版应用系统宣讲与培训工作,确保企业通关顺畅。专场培训覆盖全区所有口岸,直接培训企业超过500家,并通过网站宣传、在线指导、电话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熟悉掌握系统操作,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和业务问题。目前,我区“单一窗口”已实现货物申报(关检融合统一申报)、运输工具、舱单申报、企业资质、税费支付、原产地证明、贸易许可等多种功能应用,涵盖水运、公路、航空不同口岸类型,综合应用率达80% 。

2.做好国家标准版与广西“单一窗口”数据对接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标准版申报数据落地和本地化应用。积极对接国家口岸办“单一窗口”数据中心,完成相关系统技术改造,实现企业申报数据下发返回“单一窗口”本地数据库,为联合查验、经贸大数据平台建设、口岸效能分析系统等本地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3.高标准规划建设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三期。进一步拓展延伸在贸易、物流和监管等领域的应用功能。充分征求各建设成员单位意见,围绕政府管理部门及进出口企业实际需求,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为目标,编制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以及投资概算,并通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评审。重点建设联合查验、贸易单证、经贸大数据平台、口岸效能分析、边民互市、跨境电商等应用系统,延伸丰富“单一窗口”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本地化应用水平。目前项目总体建设进展顺利,大部分系统开发工作已经完成,年底前可以实现上线试运行。

(四)提高工作服务质量

1.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在政务服务窗口每月定时召开业务分析会,对行政效能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查找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服务提倡文明用语,及时接听群众咨询来电,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各项政策,精心指导企业群众准备申请材料。坚决贯彻“最多跑一次”审批要求。

2.积极指导各市顺利开展业务。精心解读文件政策讲解对材料的审核要求,确保材料符合审批条件要求,尽量避免材料来回修改补充,提速呈批。各业务处室通过QQ群与各市商务部门审批人员建立联系,及时解答各市提出问题。

3.实行“不见面审批”。企业材料准备齐全,可邮寄到政务服务窗口办理,办理结果由窗口工作人员邮寄企业,不需企业直接到窗口办理。实行容缺受理,属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内事项可容缺受理,并积极向企业进行宣传告知。经过不断优化,办事时限不断缩短。

4.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经多次摸底调研,并咨询自治区发改委、国资委及南宁市规划局、消防等部门意见,初拟办公场所立体车库建设方案,做好前期筹备工作。同时,全力做好现有停车位的使用管理,明确车位分配管理和使用,加强办公场所停车位日常管理,加快改造办公场所出入门禁系统,提高车辆管理水平。

(五)维护中国—东盟博览会良好参展形象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成立博览会保知打假联合执法工作组,联合各有关部门组成15个工作小组,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工作小组职责及其在展会期间的管辖范围,并将方案以两会指挥中心名义下发各相关单位贯彻执行。各工作小组按要求制定专项打击工作方案,明确内部工作分工,压实工作责任。

2.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博览会开始前通过媒体向公众告知开展保知打假联合执法行动,向参展商通报可参展相关注意事项。在会展中心重要位置放置10块宣传展板,宣传博览会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效和消费者应知展销信息,设立联合执法组工作服务台、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点、珠宝玉石现场检测点,让各参展客商和公众知晓东博会禁止假冒伪劣,坚决打击售卖侵权假冒商品行为。

3.严格执法,打假治劣。东盟博览会期间,联合执法组承担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和广西展览馆保知打假联合执法工作。据统计,展会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全程巡查,检查展位2400多家次,清理违法广告156块;要求12家次摊位下架疑似问题食品;暂扣疑似问题食品、医疗器械一批。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起,纠正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行为14起。受理消费者投诉8起,成功调解7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查处违规展位39起,清理“会虫”121例。免费检测珠宝约800余批次。

五、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落实落细工作

(一)加大帮扶指导力度。一是切实履行帮扶责任。厅党组研究扶贫工作形成常态化,先后3次集中研究帮扶工作。2018年11月24日,厅党组深入定点帮扶贫困村召开定点扶贫工作专题党组会,现场研究解决贫困村脱贫攻坚困难和问题。二是制定年度帮扶计划。研究出台年度定点帮扶工作要点,并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帮扶村实际情况,因村因贫细化帮扶措施,为每个帮扶村制定了年度帮扶工作计划。三是加强调研指导。厅主要领导2次深入定点帮扶村调研指导工作,分管领导先后7次到定点帮扶村检查扶贫工作,指导第一书记抓好帮扶工作落实。四是开展结对帮扶。组织厅机关138名**干部职工与帮扶村140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每年组织厅机关帮扶干部开展2次以上入户帮扶活动。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在年初安排50万元帮扶资金的基础上,年底前又从单位节余资金中拿出111万元,支持定点帮扶村发展扶贫产业和建设公益性民生项目。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帮扶。引导厅属8家事业单位向定点帮扶村捐赠帮扶资金117万元,动员1家企业捐助10万元,支持定点帮扶村脱贫攻坚。三是加大保障服务力度。为每位驻村工作队员安排1.5万元驻村专项工作经费,购置驻村工作物品和生活用品,购买价值10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安排一次体检,解除驻村干部后顾之忧。

(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累计投入450万元支持建设东风村苦丁茶加工厂、五榕霸王花加工厂、平良村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3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民,扶持扶贫车间发展。目前,每个定点帮扶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二是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在5个定点贫困村推广肉姜种植和皇鸽养殖产业的同时,继续扶持东风村的坚果、五榕村火龙果、营旺村红心蜜柚、平良村百香果、念典村优质水稻等特色种植产业发展。确保每个定点帮扶村因地制宜培育出1-2个特色产业项目。三是扶持发展特色养殖产业。鼓励发展新型养殖业,扶持念典村引进“田螺+水稻”生态套种套养技术,发展田螺水稻共生产业项目150亩,参与养殖受益户农户达到142户,其中贫困户75户310人。

(四)加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协凋资金项目,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入屯道路实现“屯屯通”。积极争取行业部门支持,定点帮扶村最后一条入屯道路于2018年10月硬化竣工。目前,5个定点帮扶所有39个自然屯的入屯道路建设全部实现硬化,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二是民生项目“村村有”。2018年,我厅先后协调投入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300万元,扶持各定点帮扶村建设村民议事活动中心、太阳能路灯等项目建设。三是改善环境“人人受益”。在加强各定点帮扶村公益性民生项目建设的同时,投入资金硬化屯内道路、建设宣传板报墙、建设垃圾焚烧设施、购置垃圾清运设备等环境整治项目,使各定点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加大业务能力培训力度。于11月下旬举办全区商务扶贫干部培训班,组织各市、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行业扶贫干部及厅机关有扶贫任务的处室相关人员16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班上,传达学习中央和自治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解读电商扶贫、边贸扶贫、家政扶贫等商务扶贫政策措施,使学员深入学*******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商务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增强做好商务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行业扶贫业务能力,切实提升商务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贡献度。


当前页码:1  当前记录:1 条   总记录:1 条   共 1 页